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格林限制級童話

很久以前打的期末報告,其實蠻有趣的說~

一、導論

    「《兒童與家庭童話集》(德語:Kinder- und HausmärchenKHM),俗稱《格林童話》,是德國格林兄弟出版的一部著名童話集,首版出版於1812年。全書共收錄童話200餘則。」
    
「格林童話產生於19世紀初。此時,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德國結構鬆散,無論是在國家還是民族上都缺乏統一性。1806年拿破崙瓦解了神聖羅馬帝國,亦激起德意志民族意識的覺醒,大批知識份子投入民族解放運動之中。但各公國和自由城市之間存在的包括語言、文化等在內的差異成為了形成統一民族精神的障礙。」
    
「為了消除這一文化上的阻礙,一部分知識份子開始宣揚文化民族主義。他們在秉承浪漫主義文化精神的同時,亦將眼光轉向民間文化傳統領域,從搜集研究民間文藝入手,並藉助於民歌民謠和童話故事。在這樣的背景下,格林兄弟開始了對廣泛流傳於德國民間、蘊含德意志民族特色的童話和故事的搜集。」
                                                          
- 引述自維基百科

  
    眾所皆知的,格林童話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童話故事集之一,在全世界都受到眾人的喜愛。作為最受歡迎的童話故事之一,它與《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並列為「世界童話三大寶庫」。而在距離其首版的初次發行剛好已屆兩個世紀的2012年格林童話還是在人們的心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如同第一段的資料所提到的,格林童話最原始的故事大多數都採集自民間。當然民間的故事不可能全都能符合當時的人對童話的期待,所以有許多在原故事中較為寫實的部分都被加以美化或修改了。而現今所流行的格林童話大多是取自第七版的格林童話。
    
如小紅帽,小紅帽最早的版本是法國童話家Perrault在他1697年發表的童話集中的Histoires ou Contes du temps passé。他的版本跟格林童話中的版本基本上有兩點不同,在這個版本中,小紅帽在到達奶奶家之後,大野狼要求小紅帽把衣服全脫掉陪牠到床上睡覺,而且當小紅帽也被吃掉了以後故事就結束了,通篇都充滿了強烈的性案示與先姦後殺的意涵。
    
畢竟格林兄弟也需要依靠出書的收入來維持生活,但在格林童話剛剛初版之後便不斷接到各方的批評,好比說「不適合以口語來唸給小孩聽」或「故事的取材和表現方式不適宜兒童閱讀」等等,因此像上述改寫原始故事的情況在格林童話中隨處可見。即使某些部分在現代人看來還是令人感到與想像中溫馨可愛的童話有不可思議的違和感,但格林兄弟確實已經對這些本來殘忍恐怖的民間故事作出了相當大程度的改編了。
    
然而,在初版的格林童話中卻收錄了許多即使以當時人們的觀點來看都無法接受的恐怖故事。這些故事有些充滿著血腥的描述或是恐怖的暗示,在初版發行的幾年後格林兄弟便作了一次改版把這些故事全都刪除掉了,在往後的版本中也都沒有再出現過
如以殘酷聞名的藍鬍子,下面的段落則會介紹其中幾篇的故事。


二、孩子們的屠殺遊戲〉


在一個西夫里斯蘭一個名叫夫拉內凱爾的小鎮上,一群五、六歲大的男孩和女孩們在一起玩扮家家酒的遊戲。他們說好由其中一個小男孩扮演屠夫,一個男孩扮演廚師,另一個扮演待宰的豬。女孩也各自獲得了角色:一個扮演廚師,另一個則扮演廚師的學徒。家家酒的內容主要是先把豬殺了,拿來製作香腸,學徒手裡端著盤子,準備盛接豬血。大家準備就緒之後,扮演屠夫的小男孩一把抓住扮演豬的小孩,將他倒吊起來,用刀子割破他的咽喉,而扮演學徒的小女孩則趕緊拿盤子過去盛血。這時,一名市議員正好路過,親眼目睹了這慘不忍睹的一幕,於是,將扮演屠夫的小孩抓到市長家裡。市長緊急召集所有的議員開會,商議如何處置這名小男孩,但是一直無法得到最佳的結論,因為他們知道那群孩子只是在玩家家酒。後來,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議員提議,要法官一手拿著鮮紅的蘋果,另一隻手拿著金幣,然後把孩子叫到法官面前,在他面前同時伸出兩隻手。如果小孩選擇蘋果,就判他無罪;如果他選擇金幣,就得處死。於是小男孩被叫到法官面前,他高高興興的選擇了蘋果,就這樣,小男孩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另一則故事是說,有一對兄弟看到他們的父親在殺豬,當天中午過後,兄弟在玩遊戲時,哥哥便對弟弟說:「你來當豬,我來當屠夫。」說完便取出刀子刺入弟弟的咽喉。當時他們的母親正好在樓上幫小兒子洗澡,她一聽到孩子的慘叫聲後立即奔下樓,可是為時已晚。這位母親趕緊上前把插在孩子身上的刀子抽出來,氣憤的刺入那個扮演屠夫的孩子心臟。當時她再度跑回樓上時,又發現小兒子已經溺死在澡盆裡。這位母親非常害怕,後來因為承受不住壓力,不顧僕人們的安慰與勸阻,上吊自殺了。從田裡回來的丈夫看到家裡發生的慘事後非常傷心,不久也死掉了。

上面這兩則故事原本是收錄在初版的格林童話第六篇〈孩子們的屠殺遊戲〉裡,本來是要告誡父母要注意小孩子們的行為,是一篇頗具爭議性的作品,被當時的人批評不適合兒童閱讀,在二版的時候便被刪除了。這篇作品傳達出來的只是彷彿報紙社會版新聞般的事實,絲毫沒有發揮童話夢幻的想像空間,輕描淡寫的用生硬的語句把孩童殺人的事件寫在故事中。而第一則故事中的金幣與蘋果更是象徵著成人與否的分界點,若是孩童在這兩樣物品中選擇了蘋果,則代表他還保有孩童的純真,前面的行為還可以因無知不懂事而原諒,但若是他選擇了金幣則代表他已經對於財富有所渴望,已不完全是單純天真的孩子。對照現今,因為有青少年法及兒童法的存在,許多孩子即使犯了罪但受到的處罰卻遠遠無法讓他們真正悔改,甚至還認為自己所犯的錯是理所當然的,在故事中法官荒誕的只用蘋果與金幣決定孩子的處罰,現代人卻也是一樣過於武斷地以年齡來作為分界點,要如何能正確的教導下一代卻又能確保不會有過當的教育我想是十分困難的課題,格林兄弟或許是無意在故事中拋出這個訊息,但卻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而第二則故事同樣怪誕且不合常理,但讀完卻令人毛骨悚然,短短三百字不到卻用極快的節奏讓這悲慘的一家人全數死亡。故事中的母親在發現哥哥殺死弟弟後作出的反應乍看之下好像太過誇張,畢竟一般人應該很難想像一個母親竟然會親手殺死自己的孩子。但仔細想想,其實母親內心的情緒失控也是很正常的事,而格林兄弟卻省略了許多描寫,只是單純的寫出一連串殺人、死亡的過程,才造就了這一篇詭異殘酷的悲慘故事。


三、〈即將餓死的孩子們〉


    很久以前在某個地方,有個女人帶著兩個女兒,生活已經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最後連一塊麵包都沒得吃了。三人都餓得受不了時,母親終於陷入瘋狂,對大女兒說:「我今天非殺了妳不可,這樣我就有東西吃了。」女兒聽了就說:「媽,拜託妳饒了我吧!可以去外面要飯,想辦法弄點吃的回來。」說著就出門去,帶了一小塊麵包回來。三人就分著吃掉了,可是麵包實在太小了,根本填不飽肚子。於是母親又對另一個女兒說:「這次該輪到妳死了。」於是女兒說:「媽,拜託妳饒了我吧!我可以到外面去,不被別人發現,想辦法弄點吃的回來。」女兒說完便出門,帶回兩小塊麵包。三人也分著吃掉了,可是麵包實在太少了,根本填不飽肚子。過了幾小時後,母親又對著女兒們說: 「妳們兩個非死不可,否則我們全都會餓死。」於是女兒們立刻回答:「媽,我們躺下來睡覺吧!等到世界末日來臨那一天再起來。」於是,三人就躺下來呼呼大睡,她們睡得很熟,沒有人能夠把母女三人叫醒。不過最後母親卻不見了,也沒有人知道她到哪裡去了。

    
這個的主線其實很簡單,就是描寫一個母親沒有食物,想殺兩個女兒的故事。格林兄弟的用字一樣精簡的令人毛骨悚然,母親突然說的那句「我今天非殺了妳不可,這樣我就有東西吃了」更是令人毫無防備的戰慄。故事到了最後情節卻來了一個大轉彎,女兒為了怕被殺死,提議要一起躺下睡覺,而故事後來提到沒有人能把母女三人叫醒,則代表三人最後可能都餓死在睡夢中了,但最後卻只有母親一人不知去向,暗示著只有他醒過來並繼續活下去。雖然格林兄弟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但前面的情節卻讓人不禁猜想母親是否是吃了已經死去的女兒才得以繼續活著。

四、結論

    
像上述提到恐怖故事其實在初版的格林童話屢見不鮮,同樣有食人元素的故事還有好幾則例如〈白雪公主〉中,有個想吃公主的肺與肝的後母;〈杜松樹〉這則故事中殺死兒子的後母,也故意用他當食材煮湯,端給父親吃;〈強盜女婿〉則中毫不保留地描述殺人與吃人的場面,殘酷的情節已經超出收集童話的原則,非常寫實;而〈老鼠與小鳥、香腸的故事〉和〈蝨子與跳蚤〉在結局後所有的角色離奇的都死了。
   諸如此類殘酷的故事即使是以那個時代的人看來都太過刺眼,何況是現在對兒童保護嚴格的社會。然而,既然當初是選定以給兒童為讀為主要目的的格林童話,為何會選擇這種過於寫實的題材收編進去呢?就商業考量來看實在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或許格林兄弟想藉由這些故事早點揭露現實的殘忍,並讓父母能藉此教育孩子們犯錯的嚴重性,又或許格林兄弟是想用這些故事表達對這個殘酷社會的不滿,但最後卻因為輿論與生活的壓力不得不刪修了許多故事。不論當初這些故事的目的為何,格林兄弟蒐集的這些童話都是十分珍貴的文化資產,讓人們看到了許多當時的生活文化,也多虧了後來改編後大受歡迎的版本,這些故事才能一直流傳到現在而歷久不衰,不論後世對這些童話會如何自行衍意或修改,我想格林童話一直都會流傳在人類社會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